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为1978年5月成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历经社会科学系、社会科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6年5月,更名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行政人员3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1人,副教授15人,讲师12人;博士10人,硕士35人,双学位2人。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四史”与国际安全教育7个教研室。学院的“辽宁工业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为省级研究基地,“艾志强名师工作室”为辽宁省首批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为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锦州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为市级研究基地。学院承担着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科研任务,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培养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学院实施了研究生评教、研究生导师小组集体指导、学位论文进度检查、读书沙龙、预答辩等特色措施,研究生培养质量逐步提高。

学院积极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形成了基于问题驱动的思政课“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获得了2020年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基于问题导向的思政课“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轴心,以教学资源平台为载体,融合“讲(专题式课堂教学)、学(自主式网络学习)、论(交流式课下讨论)、感(体验式社会实践)”四个环节,形成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教学模式。思政课做法和经验被《光明日报》客户端、人民网辽宁频道、人民论坛网、新浪辽宁、辽宁高校党建网、学习强国等重要媒体报道。

思政课建设质量显著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课均被评为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思政课的前修课程《哲学导论》被评为省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和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并在省本科教学网和“学习强国”辽宁平台对社会开放,被沈阳师范大学跨校选修。

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了2个科研团队,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团队。2010年以来,学院共获批各类科研项目76项,项目总经费117.8万。教师在《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权威报刊、CSSCI检索期刊发表核心论文43篇,获省、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43项。

学院被评为“辽宁省省级示范党日活动单位”、“锦州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被学校评为“先进单位”、“科研工作先进集体”、“‘三育人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基层党组织”等。学院教师中,有省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工程人选3人,省高校中青年优秀人才1人,省高校创新人才1人,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2人,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培育人选1人,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省心理健康工作名师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1人,锦州市学术和技术后备带头人2人,锦州市基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1人曾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称号、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称号、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7年度影响力人物称号。多人次获学校“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师德标兵”、“三育人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