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研究生收看“同上一堂文明探源思政大课”
2023年06月12日 17:26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考察“一馆一院”并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为此,辽宁省教育厅联合人民网共同开展大学生“同上一堂文明探源思政大课”活动。根据学生工作处《关于组织我校大学生“同上一堂文明探源思政大课”的通知》有关要求,6月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研究生以寝室、工作室或者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群体等为单元认真收看收听课程网络视频直播。





在这堂文明探源思政大课中,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和中国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王巍研究员从各自的经历出发,讲述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认识;介绍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阐释了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为大家解答有关文明探源工作的疑问,感知深邃厚重的历史,增强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研究生收听收看结束后,学院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纷纷发表心得体会。他们一致认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形塑了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它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无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还是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皆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这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屹立不倒之本。他们纷纷表示,作为青年一代,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弘扬中国精神,努力去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要积极用所学知识奋力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更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推动中华文明繁荣兴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让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朗朗清音。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既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也是激励中华儿女赓续文明、接续奋斗的不竭动力。我院研究生将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向许许多多“向往已久”的文明源头致敬,认真读好、读懂一部部继往开来的“必读之书”,为赓续中华文明走向更开阔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王福全 文/图片由各寝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