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开阔我校思政课教师视野、厚植爱国情怀、提升教学能力,7月23日至8月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研修活动。

7月23日至29日,“形势与政策”及“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的14名思政课教师赴苏州大学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研修活动。本次研修活动研修活动集讲座、考察、参观、体验、研讨和撰写心得体会为一体,立足“听进去、体验得出,看进去、感觉得出,参与进去、领悟得出”三个层面使思政课教师全方位感受苏州历史文化、沉浸式体验苏州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为思政课“蓄水池”注入源头活水。

7月24日,实践研修开班典礼在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实践研修开班典礼上,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作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深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专题讲座。讲座以提升思政课效能为出发点,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就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思政课教师的努力方向。讲座后的研讨中,大家一致认为,提升思政课教学效能要从提升思政课教师基本素质上下功夫,用思政课教师的理论魅力、人格魅力、情感力量激发起大学生学习动力和奋斗决心,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7月24日下午,思政课教师考察了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展厅,详细了解园区概况、科技产品、产品应用等情况,并就政策支持、产品效益等问题与园区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人工智能展厅总面积达2500平方米,展示了20多家园区具有代表性的人工智能企业带来的50多件展品,涉及家居、交通、安防、教育、医疗、工业等多个应用领域和场景。通过考察使大家充分了解苏州工业园区现代的企业文化和高超的技术水平,近距离领悟苏州工业园区“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四敢”精神。

7月25日上午,思政课教师前往昆山,参观了“与时俱进的昆山之路”成果展,深度领悟以“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为核心的“昆山之路”精神。成果展现代科技气息浓郁,运用声、光、电以及场景复原、沉浸式影院、纱幕技术等现代展示技术和手法,使全体思政课教师直观地学习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昆山的发展历程,深刻地领略了在不同时期“昆山之路”精神所具有不同时代内涵,全面地理解了昆山打造“生态宜居的科技之城”的美好愿景。
7月25日下午,思政课教师考察了苏州工业园区三大特色产业之一的苏州纳米城,了解园区纳米产业发展历程、纳米技术产品开发情况,为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生动素材。

7月26日,思政课教师来到常熟沙家浜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瞻仰了叶飞将军题词,参观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观看了大型实景剧《沙家浜》片段,接受了红色革命文化的洗礼。通过学习沙家浜军民革命史,了解沙家浜革命精神,思政课教师深刻感受到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对“人民至上”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大家纷纷表示要在教学岗位上发扬沙家浜革命精神,增强上好“思政课”的信心。

7月27日,思政课教师来到苏州桑蚕文化特色小镇震泽,体验独具特色的桑蚕文化,感受震泽人经久传承的桑蚕文化情感,对新时代乡村振兴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7月28日下午,思政课教师结合讲座、考察、参观、体验等研修活动进行集体讨论。与会教师梳理了苏州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总结了苏州发展的基本经验,也交流了如何挖掘锦州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思政课的基本设想。研修活动结束后,所有思政课教师结合锦州本地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成果以及所讲授的课程撰写了思政课教学体会,将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
8月1日至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科研团队”20名教师参加了由井冈山大学主办的“2023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班”,并在井冈山、瑞金、于都等地开展了红色文化研修活动。

在理论学习环节,研修班老师聆听了张泰城教授的《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和肖发生教授的《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精彩报告。在会后的讨论中大家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从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高度认识并理解井冈山精神对于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不断提升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优良传统的施教能力。
在永新县的三湾村,研修教师先后参观了工农革命军士兵委员会旧址、毛泽东同志故居和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大家通过现场学习、重温历史,增强了对三湾改编政治意义和历史地位的认识,在深刻体会到工农革命的艰难险阻的同时,感悟到了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斗争精神和人民军队的初心使命。在茅坪,大家先后参观了龙江书院,茅坪毛主席故居——八角楼。大家通过参观陈列在八角楼里的油灯和教师的现场教学,通过回顾历史大家感悟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革命理论的人民性和科学性,增强了新时代坚定“三个务必”的信心。

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下,研修教师聆听了带队老师的讲解。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教师们看到气势恢宏的浮雕壁画。画中所呈现的“八角楼的灯光”象征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师们在“五百里井冈”沙盘前驻足停留,从整体直观的角度研究了井冈山革命的红色路线,大家都对这段艰苦卓绝而又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到无比崇敬和钦佩。

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研修活动,教师们从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中汲取力量,提升思想境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定努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投入到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中,传承和践行长征精神,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做好本职工作。参加研修的思政课教师纷纷表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挖掘“社会大课堂”中的育人元素,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深入生活、关注现实,以鲜活实践为“素材”,不断增强“大思政课”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和期待,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研修相结合,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针对性和吸引力。(蒋海彬、张龙、李典、宋健 文/李刚、薄海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