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假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七彩筑梦 微光护航”志愿服务团,分成五支小分队前往三屯小学等7所小学、2个社区服务中心、2家儿童成长机构、1家素质拓展中心和1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依托专业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本次实践服务项目紧扣“七彩假期”中思想引领、文明生活、艺术素养、文化传承、身心成长、科技创新、快乐学习七大核心维度,累计服务25天、开展活动60余场,线下覆盖超700人次,线上20多万人次,努力实现“理论实践融合、七彩服务落地、多元群体受益”的志愿服务目标。

在七所小学,志愿者们围绕七色课程体系开讲。红色·思想引领:辽宁工业大学作为建立在配水池战斗遗址上的大学,学院志愿者们以“辽宁六地”“锦州四地”红色资源为素材讲述课程。蓝色·科技创新:以图文、视频开展科普小课堂,同时组织简易VR眼镜制作等趣味实验。黄色·艺术素养:通过艺术创作如民族服饰填色等,激发学生想象与表达。绿色·文化传承:传统习俗讲解、剪纸等技艺体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青色·身心成长:引导学生感知与表达情绪,多样化运动锻炼体能。橙色·文明生活:通过图片、视频展示自然之美与污染危害,讲解生态保护知识,树立环保理念。紫色·快乐学习:开展“二十四节气记忆闪卡”等趣味学习游戏,让学生们在乐趣中提升学习能力。

志愿服务团队还走进绿芽儿童成长中心和汇通儿童感统训练中心,温情陪伴特殊儿童。成员们先认真学习相关教育知识,了解其身心特点与沟通方式,再以真诚态度与他们近距离互动,用耐心倾听与温暖陪伴传递尊重与关爱。志愿服务团后续也将继续关注特殊儿童群体的成长与发展,探索更多有效的帮扶方式。相信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握手,都能让孩子们真切体会到爱与尊重的强大力量,让他们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石榴家园民族团结示范点,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聆听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奖获得者红姐讲述民族团结友爱故事,生动厚植“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促进各民族青少年交流融合。大家以青春行动播撒团结种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

与此同时,团队还创新服务形式,在锦州市教育局公众号发布《致锦州市中小学家长和同学们的一封信》,为学生和家长送上假期成长建议;同时制作涵盖“七彩假期”七大主题的“‘七彩假期’电子学具包”,筛选推荐优质纪录片、书籍等资源,打造“云端加油站”,突破空间限制惠及更多学生。这种尝试有效拓宽了志愿服务边界,让城乡学生都能便捷获取“七彩”养分。成员们在资源整合与创新服务的探索中,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让青春担当借由线上渠道延伸至更广阔天地。

集体活动结束后,部分志愿者带着“七彩假期”的初心与热情返回家乡,将七大主题服务理念带回当地校园与社区。他们在辽宁丹东、山东菏泽等地延续服务脚步,开展红色故事宣讲、趣味科普活动等,让“七彩”光芒跨越地域,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这不仅拓宽了服务覆盖面,更让成员们在跨地域实践中深化对“奉献不分远近”的理解,以青春之力将志愿服务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地。

本次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团队紧扣专业特色,以专业知识赋能志愿服务,在奉献中实现“服务他人+自我提升”的双向赋能,得到服务对象的广泛认可与好评。未来,志愿服务团将坚守初心,持续汇聚青春力量,在服务奉献中践行使命,让青春微光在持续点亮梦想的征程中熠熠生辉。(阚婧、林欣 文/贾巧平 摄影)
